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近日,根据上级团组织有关要求,校团委组织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主题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担当使命共筑绿色发展
校团委组建“凝心聚‘绿’,你我同行”实践团前往汉仙桥社区开展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按照社区环境提升行动工作要求,围绕“清洁、整洁、生态、宜居”目标,青年学子分别在六里村社区、富乐客运站、南游巷 、南星街后巷、芙蓉金城三期进行背街小巷环境治理、生态环保宣讲及文明绿色出行活动,并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改善、占道经营治理、河道私垦农作物清理等专项行动。志愿者们不畏酷暑认真清理社区卫生死角、减少垃圾堆积,集中铲除河道菜地,并将其他积存的垃圾一并清理,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改善了河道环境,提升社区的整洁度、美观度。



田野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芯”青年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北川县通泉镇双紫村开展多元志愿服务。在“守护银发安全”行动中,通过情景模拟与案例解析,向老人生动普及新型诈骗手段及消防用电安全知识,筑牢防护意识;“童真梦想”计划中,以电子积木组装、创意绘画等科技艺术融合活动,引导孩子们从羞涩到踊跃参与,团队协作中激发无限创造力,童趣画作满载未来憧憬;烈日当空,志愿者们转战枇杷种植园,挥汗参与除草疏果农事,在躬身实践中体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劳作间隙开展民生调研,面对面倾听村民对医疗、交通等迫切需求的呼声;傍晚的文艺汇演将活动推向高潮,特邀抗战老战士慷慨讲述烽火岁月,并献演经典快板《智取威虎山》,贴近民心的节目引发掌声雷动,在温情交融中传承红色精神。



七彩学堂点亮童心筑梦
智能制造学院和旅游与管理学院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共同前往游仙区魏城镇桂花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场活动聚焦“防未成年人溺水”,志愿者们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和互动实践,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安全教育课;随后,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化身“科学导师”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探索航模奥秘,动手实践中触摸科学;创意手工课堂上,将工业设计思维融入折纸,启蒙工程思维;魔术气球趣味课则通过扭转变形,激发创造力与专注力;“光影探秘”纸杯投影课将光学原理转化为趣味实践,让孩子们感受科学魅力。此外,志愿者们还组织了“画脸谱”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系列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丰富了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有效传递了安全知识、科学精神和文化魅力。



协同兴农服务地方发展
财经商贸学院组建“数智商科”助农白沙振兴队,前往江油市战旗镇白沙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石斛棚里,队员们蹲身测量茎节、请教烘干技艺;农家院坝中,他们围听簸箕里江油肥肠承载的“老味道”故事,全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产业现状与村民需求,生动践行了服务精神与社会担当;调研之余,队员们为村中儿童送上了装满文具、书籍和生活用品的“绵职院梦想袋”现场洋溢着温馨氛围,传递了真挚关怀;聚焦当地特色农产品白沙大米、石斛面和江油肥肠,团队创新开展直播带货实践。初次面对镜头的村民略显紧张却热情介绍自家产品,志愿者们则在一旁认真讲解、积极互动,合力为农产品拓展销路,切实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活动结束后,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结合专业知识形成详实报告,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我校“三下乡”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响应号召,立足“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过国家级重点团队和省级重点团队的官方认证,目前已与游仙团区委、5.12特大地震纪念馆、石椅村等单位建立十余个社会实践基地,打下坚实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基础。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又一次展现了我校学子在基层建功立业的青春风采,青年学子们深入乡村和社区,通过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守护绿色家园,在乡村振兴中传递科技与人文关怀,以“七彩学堂”点亮儿童梦想,并创新助农服务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绵职学子在躬身实干中,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强国一代”的使命与价值,为建功新时代注入澎湃青春力量。